高新区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高新区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现公布高新区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本报告由高新区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编制而成,全文包括总体公开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开展政策解读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政务舆情和社会重大关切回应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详细情况、公开平台载体建设情况(含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落实情况)、信息公开相关举报、复议、诉讼情况以及完善公开制度机制建设情况、推进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2019年工作的初步计划安排、其他应报告的事项等14个部分组成,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报告的电子版可在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kmhnz.gov.cn/)下载。
一、总体公开情况
2018年,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人民群众关注关切和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根据《昆明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等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升政务公开实效,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服务,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奋力开创昆明高新区跨越发展新的业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新区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把政务公开工作与党工委、管委会的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成立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3名兼职工作人员和41名信息发布员。全年召开政府信息公开专题会议1次,举办培训班2次,接受培训人员数100人次。全年安排专项资金共计5万元。
(二)抓好责任落实。明确党工委委员,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德荣分管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2018年,管委会陈勇主任听取政务公开工作汇报1次,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1次,确保年度政务公开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促检查。高新区不断更新完善考核办法,将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政策解读、政府新闻发布、回应公众关切、扩大公众参与、平台渠道建设管理等公开业务推进情况,作为政务公开核心内容纳入年度目标管理KPI绩效考评指标,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工作在各地各部门年度综合考评体系所占分值权重不得低于4%”的规定要求。将年度政务公开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为政务督查重要内容,加强定期检查和动态督办。认真对照省级和市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对行政权力、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公共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回头看”,切实抓实政府网站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重视信息公开载体建设管理维护工作,将政府网站管理纳入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内容,定期开展门户网站监测,着力检查整改。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8年我区通过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5条 、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1927条、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5810条、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988条、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621条。
(一)围绕“放管服”改革、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热点话题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4场,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1次;政府网站在线访谈2次,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2次。
(二)利用“两微一端”开展了梁王山寻宝挑战赛、梨花节、未成年人团辅系列活动、创文宣传、扶贫开花洋芋节、党建活动等14次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微直播、微话题23次。在昆明信息港、掌上春城等网络媒体发布新闻稿件200余篇。
三、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一)在门户网站单列板块设立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栏目,涵盖行政审批、财政信息、财政审计信息等27个方面内容,及时修订完善《高新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全年共发布重点领域信息13条。
(二)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在门户网站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栏目中设“行政审批信息”子栏目,公布管委会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管委会各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我区2018年“放管服”工作要点和我区“放管服”改革工作信息。
(三)推进民生项目信息公开,公开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价格和收费、减税降费、中小学信息公开、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等信息。
(四)贯彻落实省级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或方案,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公开重大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国有土地房征补、民政等信息。
(五)推进扶贫工作信息公开,全年公开扶贫工作信息信息21条。
(六)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制定印发《关于报送重要社情民意调研信息的通知》,聚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重大部署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为决策部署提供了参考。
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情况
(一)统筹规划“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四中心”建设,拟定《高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应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专题召开了审批服务改革座谈会,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组织人员到济南高新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考察学习,在高新区西区(建成区)和东区(马金铺)两地政务大厅都分别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实施“一号一窗一网”。进一步一步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应用系统,实现高新区级跨部门协同办理,实现四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跨层级联动办理,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三跨”通办模式。
(二)紧扣“五同一”等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云南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高新区网上大厅建设,梳理、录入、完善网上大厅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等信息公开、信息发布、实体大厅配置等系列工作。
(三)运用全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提高投资项目审批的运行使用效率,设置统一接件窗口,对进入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的项目进行预审,依规、高效、便捷开展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好投资企业,全年未有超时办件情况发生。
五、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
我区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坚持把办理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作为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动接受监督的重要途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18年,高新区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0件,办复率100%。分别是:市人大转办建议1件,市政协转办提案1件;呈贡区人大转办建议16件,呈贡区政协转办提案2件,通过门户网站及时公开相关内容。
六、开展政策解读情况
(一)有力推进政策解读信息公开,在门户网站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栏目中设“政策解读”子栏目,对各类政策进行解读。2018年,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发布政策解读稿件275篇。
(二)建立政策文件解读制度,围绕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聚焦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以及IT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工作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准确传递政策意图,激发市场活力。
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政务舆情和社会重大关切回应情况
(一)推进政务舆情和社会重大关切信息公开,在门户网站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栏目中设“热点回应”子栏目,对各类热点信息进行舆论引导和权威答复。
(二)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在其职责范围内及时予以澄清。全年回复、解决通过微信、微博、网站、彩龙社区、网络媒体等渠道网友反映问题127起,绝大部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了舆情在网络上的发酵,为高新区整体发展提供了良好舆论环境。
八、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详细情况
(一)申请情况。2018年,全区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件,从申请方式看,3件均为当面申请。申请内容主要涉及标准规范、行政许可等方面内容。
(二)答复情况。2018年,我区受理的3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均已按照《条例》规定进行答复告知,并按时办结。从答复情况来看,同意公开的有3项。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均未收取复印、邮寄递送等信息公开成本费用。
九、公开平台载体建设情况(含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落实情况)
(一)突出需求导向,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工作职责,对企业项目投资、生产经营、资质认定、安全生产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结合政府网站功能升级,开设各类专栏,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升级完善网站智能问答系统,有效提升公众留言互动实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对政府网站等进行检查,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并加强整改。将网站检查工作形成常态,督促各单位提升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权威性、全面性。
(三)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明确高新区的新闻发言人,明确各项要求,2018年共举行新闻发布会4场。
(四)“96128”和 “12345” 专线有专人分管、专人负责,转接成功率达100% 。
十、信息公开相关举报、复议、诉讼情况
2018年,高新区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收到相关举报、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发生。
十一、完善公开制度机制建设情况
一是进一步提升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及时公开重点领域有关信息,更新《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并根据工作实际进行持续动态调整。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努力实现网上申请、受理、办理和答复“一条龙”服务,提高依申请公开工作效率。对外公布信息公开联系方式,引导公众通过网络、书面或当面等多种形式提出公开申请。四是按照“谁公开谁审查”“谁审查谁负责”和“先审核后公开”的原则,明确保密职责,严格审查程序,全年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审查不当或保密审查机构未履行保密审查职责而引起的失泄密情况。
十二、推进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018年以来,昆明高新区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单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也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主要是: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政策类信息公开缺乏深度解读;信息公开的互动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对依申请公开的处理经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中,高新区管委会将努力加以改进克服。
十三、开展2019年工作的初步计划安排
2019年,高新区管委会将严格贯彻落实省市政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着重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一是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二是全面落实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三是认真开展好政策解读。四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建设。五是加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六是抓实公开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十四、其他应报告的事项
(一)无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二)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2018年度)
填报单位(盖章):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9351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件 | 2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2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5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927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5810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988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621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 次 | 127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4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1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2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2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275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127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17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3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3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3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3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3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4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 工作人员数) | 人 | 1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3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5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1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2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100 |